网站首页 实时快报 法治舆情 康养医药 文旅体宣 陆台港澳 企业推广 生态环保 社会民生 科技三农 原创作品 图文视频 视频栏目
首页 > 原创作品

【良友点评】更应聚焦清理“负面情绪产生的土壤和条件”

发布日期:2025-10-14 浏览量:90332 

20251014本网特约评论员 良友必须坚决肯定清理挑动负面情绪之风的正确性和必要性。此外,应该更加关注挑动负面情绪赖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。

个体的情绪波动本是自然流露,但当负面情绪从个人感受演变为席卷网络的情绪海啸,从零星抱怨升级为群体对立,便不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,而是社会治理需要直面的深层挑战。相较于事后疏导情绪洪流,从根源上清理负面情绪滋生的土壤与条件,才是标本兼治的关键所在。

负面情绪的土壤,深植于现实矛盾的未及时化解与网络生态的失序失范。从现实维度看,生活压力、诉求梗阻、权益受损等具体问题,构成了负面情绪产生的原生病灶。重庆丰都县的实践表明,当群众的家庭难点、个人痛点得不到有效回应,当合理诉求缺乏顺畅的表达渠道,情绪便容易在压抑中积累发酵。从网络维度看,算法的流量至上逻辑成为情绪放大的催化剂,虚假信息与恶意炒作则是土壤的腐蚀剂。周某等人非法收集800余人信息引发网络暴力的案例证明,当技术被滥用、监管存漏洞,个体情绪火苗便能迅速演变为侵害公民权益的社会公害。

1760407056848220.jpg

清理这些土壤与条件,需要构建源头治理+系统管控的双重防线。在现实层面,核心是畅通诉求渠道与解决实际问题。丰都县推行的民呼我为闭环模式,通过党员下沉摸排、精准对接需求,全年办理民生诉求9201件且满意率居全市第一,生动诠释了把吐槽点变着力点的治理智慧。这启示我们,唯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、把问题解决在前端,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。同时,通过培育公益组织、开展群众性活动等方式拓展情绪宣泄通道,更能形成情绪疏导的社会支撑网络。

在网络层面,关键在于压实平台责任与强化法治约束。平台作为内容传播的守门人,必须摒弃流量至上的短视思维,通过全流程审核机制切断负面信息传播路径,借助算法优化让理性内容获得更多空间。此次清朗·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列出四大类整治清单,将AI技术滥用等新型风险纳入监管,体现了系统治理的前瞻性。而公安机关全年侦破7000余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的实践则证明,唯有法治利剑常悬,才能震慑恶意挑动情绪的违法行为,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秩序。

值得警惕的是,负面情绪的土壤清理绝非一劳永逸,需警惕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的形式主义。既要通过数字技术建立重点群体监测机制,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干预;也要通过德治引领培育理性心态,让遵纪守法、孝善和睦的价值观成为社会共识。从网民个体而言,增强辨别能力、拒绝情绪裹挟,主动参与监督举报,亦是遏制负面情绪蔓延的重要力量。

情绪是社会心态的晴雨表,土壤的质量决定着情绪的走向。网络空间不是情绪宣泄的垃圾场,现实社会更不该成为负面情绪的发酵池。唯有将现实矛盾化解、网络生态治理、社会心态培育有机结合,持续清理负面情绪滋生的土壤与条件,才能让理性文明成为社会的主旋律,为发展凝聚起更强大的精神力量。

作者:良友

【审稿:阿渊】



上一篇 : 亚洲中国新闻网(亚新网)法律服务联盟么宝玉先生参加北京“华夏天堂”开业盛典活动



http://www.yaxinnet.net/